• 111

【部门新闻】行走的“大思政”大课堂、 不朽的“三线”红色记忆
2023-12-08 17:49:30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重庆涪陵“816”小镇开展“大思政课”结对活动。

12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敬雪华老师,带领授课班级2023级计算机类307班的30多名学生,前往重庆市涪陵区816小镇及816工程区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结对活动,了解“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深入体会816工程建设时期的前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赓续816工程中的红色血脉,延续816工程的精神传承,让同学们感时代之艰辛,悟红色之精神,明正确之思想。


在“核二代”姜迎喜老师的介绍下,师生们了解了816核工程遗址的背景和由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同时也为保护中国的核工业不被外国势力破坏,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开展了三线建设,兴建了一系列机密工程,而816工程建设则是其中最高机密工程。当时有6万多人隐姓埋名,历时17年挖空了一座大山,他们挖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建筑—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该洞体位于重庆涪陵白涛镇,紧靠乌江,背靠武陵山,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1公里。尽管该工程后来在国际国内形势相对缓和的情况下被紧急叫停,未被投入使用,但在当年物资匮乏、设备不先进的年代,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和艰辛。816地下核工程遗址,是全国唯一解密开放的地下核基地。


在参观时代记忆里的816小镇时,通过姜喜迎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816”是一个无法抹除的生命代号,是半个世纪的缩影,816诠释着——“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通过参观816小镇的主题展览馆,了解了三线建设的艰辛与前辈们的无私奉献,让师生们了解了816工程在三线建设中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了在这里永驻的时代精神:“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为和平而建,为和平而停”,“愚公移山,人定胜天”。三线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甘愿为祖国之崛起而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他们的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位师生。

是啊!六万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做隐姓埋名的爱国卫士,为他们的坚毅点赞,也为我们祖国的强大点赞!

参观完“三线”建设历史陈列馆后,同学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年代使用的各种票证,包括粮票、油票、船票、理发票等等,这些票证就是那个年代的时代记忆。为了加深印象,敬雪华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重温《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知识点,带领同学们了解票证时代。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现场的教学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物资匮乏和生活艰辛,进而向同学们传递红色思想,延续三线精神,继承红色意志,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信仰。

通过本次结对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切感悟到了“当祖国需要的时侯”的内涵,对三线建设也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同学们都认识到,要继承红色精神,延续红色基因,勤学苦练,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关热词搜索:部门 新闻 行走 大课 课堂 不朽 三线 红色 记忆

上一篇: 【学院动态】西南政法大学王成兰教授应邀来我校做专题讲座
下一篇: 【媒体关注】行走的“大思政”大课堂、 不朽的“三线”红色记忆

分享到: 收藏
?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桃源大道1000号 党政办:023-61879228 招生咨询:023-61879050 61879051
 
  版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维  护: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66号 渝ICP备12001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