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追寻抗战工业记忆 传承不朽工匠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数量:

近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思政课教师带领下,走进重庆工业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据了解,重庆工业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旧址)建成,不仅是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馆,更是校馆协同育人的重要基地。学校充分挖掘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工业中心的历史资源,通过实地教学将工业遗产文脉、抗战精神弘扬、工业院校使命与工匠精神传承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

本次实践教学融合历史影片、实物展示与互动讲解,通过“思政教师讲、馆长讲、学生讲”的多维联动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空间。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钢魂”馆——这里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上,活化利用而成的专题展馆,完整呈现了抗战时期内迁重庆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成立、西迁与支持抗战的恢弘历史。








     现场讲解中,思政课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八十多年前全面抗战爆发的那段艰苦岁月,重庆成为战时工业脊梁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述“宜昌大撤退”这一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壮举,再现了爱国实业家率领船队抢运数万人员和大量物资入川、保全中国工业命脉的感人历程。展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在敌机频繁轰炸、物资极度匮乏的艰难条件下,工人们克服困难、坚持生产的真实场景。他们用桐油替代柴油,创新冶炼技术,以坚定信念托起民族存亡的工业支柱。整个抗战期间,兵工厂生产的枪械弹药占全国三分之二,钢迁会贡献了大后方90%的铁和65%的钢,重庆共制造枪弹8.5亿发、火炮1.4万门、手榴弹956万个,这些数字见证了中国工业人的救国壮举和历史担当。

随后,师生们来到主展馆,参观“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基本陈列”。展览全面展示了重庆工业13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在抗战、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的贡献与转型。从抗战文物到现代科技,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重庆从工业内迁最重要目的地到现代制造业重镇的辉煌蜕变。

在交流环节,重庆工业博物馆馆长分享了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解。他着重强调,重庆工业博物馆始终秉持“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光荣使命,系统展示重庆工业百余年发展历程保护工业遗产不仅在于保存实物与史料,更要通过生动鲜活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现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工业精神。


学生们在交流中表达了接过历史火炬的使命感,表示要将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工业梦想延续下去。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车间和高端装备制造产线的工作中,通过调试智能设备、解决技术难题,以实际行动传承“技术报国”的精神,立志在平凡岗位上成长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师生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沉浸式、互动式的现场教学,师生们在实物实景中感知历史,在互动交流中深化认识,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同学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时代艰辛,在现实的观照中感悟工业报国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成长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制造强国贡献力量的信念与担当。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