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新闻】马克思主义学院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06 点击数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慧萍:立德树人,筑牢教育根基。两会报告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需在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交汇点,我们当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以实干践行使命,以创新突破瓶颈,共同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壮丽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袁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一要求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我们将积极响应号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我们将加强与中小学的协同合作,构建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全链条发展。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拓展思政场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黄雅恒: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作为一名高职思政教师,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对其中教育相关内容感触颇深。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从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到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从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桩桩件件,都彰显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实步伐。站在新的起点,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立足思政教学岗位,创新教学方法,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更多坚实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袁国贤:2024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表述,让身为思政老师的我深感振奋。这不仅是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再度强调,更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契机。作为思政老师,我深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身为思政老师,我们要紧紧抓住两会带来的新契机,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参与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其他学段教师的交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培根铸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鞠昕彤: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我密切关注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的印发,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方向,令人振奋。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斐然,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育人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不断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为提升教育质量贡献力量,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龚睿:全国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两大重要议题,展现出教育领域的新动向。高职教育改革备受关注。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代表委员们建议,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多位代表委员指出,要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随着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罗玮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感这是时代赋予教育领域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全面转型。对于劳动教育而言,数字化更是为其插上了翅膀,让这一传统教育领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劳动教育教学,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平台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还为劳动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作为一名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将积极拥抱这一变革,不断探索和创新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敬雪华:在两会期间,我特别关注了民生问题。民生是国之根本,也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我很高兴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和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我相信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和实惠。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许尚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需求展开热烈讨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育模式。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动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已建成智慧教室和AI教学助手,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提供精准化教学方案,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高等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代表委员们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很多职业院校正在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AI课程体系,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数字化素养的新型技术人才。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开启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随着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从业者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