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6 点击数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5月22日下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四史’讲堂”在人民网“云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读书会全体学生在第一学术报告厅集中参加了本次学习。

本次党史思政大课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详细讲解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重要历史概念。三位老师追根溯源,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尤其是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创新性的继承与发展。呼吁大学生青年大朋友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课程结束后,师生们在线上线下热烈讨论,交流感悟,畅谈收看此次思政大课的感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袁国贤:通过三位教师的详细讲授,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由空想社会主义理念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了“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办”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的科学性与正当性问题。通过本次学习更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琪璐:新中国建立后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挫折中不断前进。正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过程,虽然历经挫折但前途光明。通过本次学习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可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向前推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读书会学生彭金印:这堂课给我们学生解释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可以顺应时代需求进行辩证的发展,克服了固守理论的本本主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的一般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机遇,我们青年学生一定会努力学习,担复兴大任,不惧挑战,做时代新人。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这堂课为标杆,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传递党的最强音,传播时代正能量,通过思政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